- “案件怎么做到‘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 “新入职的我们怎样把‘高质效’写进第一份审查报告?”
- “办公室工作并不直接参与到案件办理中,如何能与‘高质效办案’产生联系?”
为深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呼和浩特市检察机关“文化赋能 检察创新 多维推进首府检察文化建设项目”,持续提升检察人员履职能力,特别是加强新入职人员对检察工作核心价值理念的理解和业务技能的掌握,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9月19日,新城区人民检察院“锐智新坛”岗位练兵之“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分享会(第一期)火热开讲。本期将由本院4名2024年以来新入职检察人员依次登台进行分享,下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的现场精彩发言吧!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是新时代检察工作的价值追求,于我而言,它不仅指引业务办案,也为检察内宣信息工作指明方向。高质效办案是高质量信息的源头,扎实办案过程与显著效果,为信息提供丰富素材。如本院未检部门办理的“推动医疗机构落实强制报告制度”系列案件,从个案深挖到推动行业整改,成效显著,相关信息也被自治区检察院简报主条采用。
办案与信息工作相辅相成,信息工作要主动嵌入办案,挖掘价值;办案工作也需重视信息反馈,提升质效。作为检察信息工作者,我将坚守“质量至上”,以笔记录、挖掘、呈现检察实践,让每篇信息折射检察工作高质效,为讲好检察故事贡献力量。
“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是检察人员的基本价值追求,蕴含深厚内涵与责任。随着对检察工作深入参与,使我对“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有了更深刻认知。它如灯塔领航,要达成目标,需从三个关键维度精准发力:一是坚持客观公正立场,全面审查证据,强化监督制约,贯穿办案始终,让公平正义可感;二是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细节决定案件质量,严谨细致是职业准则;三是坚持“三个效果”统一,要实现高质效,我需不断提升专业素能,带着问题学、结合案件悟;秉持“如我在诉”理念,融合天理国法人情;严守职业道德纪律,筑牢廉洁防线。
未来,我将以高度的自觉,将“高质效”追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检察力量。
作为办公室的“新兵”,我深刻体会到办公室工作对“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重要护航作用。“高质效办案”不仅是业务部门追求,也是办公室工作的根本遵循。办公室虽不直接办案,却是检察运转的“中枢神经”,文件流转、会务组织、信息报送等每一项工作,都关乎办案的高效顺畅。
实践中,我认识到要以“精、准、细、严”为目标,精雕文稿、准确流转公文、细致保障会务、严格统筹督办。同时,作为非法律科班出身的我,还需不断提升业务和法律素养,努力成为复合型人才。
未来,我将继续锤炼本领,以办公室工作的“高质效”,为全院“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贡献力量,让检察工作在精细保障中彰显正义与效率。
入职数月,我深刻体会“高质效”不在口号,而在细节:翻阅案卷要先看讯问笔录抓主线,再列问题清单逐项核;内勤工作台账要先学系统再建模板,确保零差错。在协助办理一起伤害案中,我由“构罪即诉”转为“和解优先”,帮被害人申请司法救助,真正感受案结事了人和。面对伪造发票、经济纠纷等案,我学会了区分行刑边界、警惕趋利性执法,让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同步。
今后,我会把每一次案卷翻阅、每一次数据报送都当成高质效的练兵场,用认真负责雕刻青春答卷。
今天,“锐智新坛”再次启航,以“新入职人员的思考与实践”为主题,倾听年轻检察人如何用青春作答“高质效”之问。鲜活的案例、炽热的思考,在这里交汇成第一束火炬,后续三期,愿我们带着今天的追问与答案,继续磨亮案件、磨准法律,把“高质效”写进卷宗、写进出庭、写进每一件为民实事。火种长燃,锋刃常新——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