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支持起诉是检察机关帮助特定群体维护合法权益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新城区检察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把党建工作抓在经常、融入日常,以党建引领民事支持起诉工作开展,以民事支持起诉质效检验党建工作成效,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民事支持起诉案件,着力破解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儿童和务工群体不会诉、不敢诉、不能诉的司法困境,书写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效履职的民事支持起诉“新城答卷”。
新城区检察院始终从政治上着眼、从法治上着力,筑牢民事支持起诉工作的“根”和“魂”。2025年初,针对某部队军人军属合法权益遭受侵害的情形,新城区检察院依托军地协作机制,军地一体、 上下联动,与呼和浩特市军事检察院、呼和浩特市检察院深入会商交流、共同审理研判。经调查核实,当事人家中有1人系退伍军人、1人系现役军人,家庭经济状况困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地位和权益保障法》等法律中民事支持起诉相关条件。对此,新城区检察院一方面依法支持军人军属向新城区法院提起诉讼,另一方面会同控告申诉部门依法开展司法救助,缓解家庭生活燃眉之急。最终,新城区法院依法判决被告某医院作出赔偿,有效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与此同时,鉴于某医院在该案中暴露出安全监管措施不完善、应急处置机制不健全等深层次问题,新城区检察院依法向其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建议在安保体系、应急机制、人员培训、服务质效等方面予以改进,并持续跟进监督,切实以“小切口”撬动“深治理”,促进标本兼治。以“军地协作+支持起诉+司法救助+检察建议”的“四位一体”全链条案件办理模式,将党和国家对军人军属的关心关爱落实落细。
新城区检察院坚持将司法温度与人文关怀融入检察实践,展现了新时代检察机关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依法救助符合条件的自闭症儿童,是践行党员初心的应有之义,也是履行民事支持起诉法定职责的内在要求。2024年12月,新城区检察院党员干部前往一爱心学校走访时,发现了因出生时脑部缺氧缺血导致重度智力障碍的小远(化名)。经鉴定,小远患有精神发育迟滞的智力残疾,残疾等级贰级,需要终身监护。据了解,小远父母在其两岁时离婚,孩子由无固定工作的母亲抚养,全家生活唯一来源是姥姥姥爷的退休金。小远父亲自2022年起不再支付抚养费用,拒绝承担法定义务。对此,检察官依法确认小远一家符合民事支持起诉条件。立案后,新城区检察院指派资深检察官负责办理本案,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咨询、协助收集证据,并依法实施司法救助,传递司法温度与力度。由于小远父亲现长期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经上级检察机关批准,新城区检察院迅速启动跨区域协作机制,与巴彦淖尔市检察机关协同配合,依法移送案件线索。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新城区检察院注重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检察办案一线,由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突出的党员承办重大复杂案件,维护合法权益、捍卫司法公正。2024年5月,新城区检察院与新城区总工会实质化运行“检察+工会”劳动权益保障协作机制,发现某村村委会存在拖欠村民劳动报酬情形,遂依法派经验丰富的党员干部和检察官深入走访、调查核实。经查,2002年至2016年,该村有35名村民先后受村委会雇佣,从事土地丈量、治安巡逻、车辆驾驶等工作,但至今未获得报酬,所拖欠金额从几百元至上万元不等,共计40余万元。面对被拖欠劳动报酬村民年龄较大、家庭经济困难、诉讼能力较弱的现状,新城区检察院依法决定开展民事支持起诉,与新城区总工会现场办公,当场指导撰写支持起诉申请材料。5月22日,35名村民向新城区法院提起诉讼,新城区检察院同步向法院发出支持起诉意见书。为最大限度推动案结事了人和,新城区检察院联合新城区法院、新城区总工会凝聚“讨薪”合力,最终促成涉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并由法院出具司法确认文书,实现“三个效果”的有机统一。
新城区检察院将持续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司法理念,坚持党建工作和检察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依法规范开展民事支持起诉工作,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维护特定群体合法权益、守护社会公平正义贡献更多检察力量,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